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音樂之父巴哈的曠世鉅作-吸血鬼之歌 D小調賦格曲
[轉錄]介紹: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 BWV565
不要以為巴哈的作品老掉牙,華格狄斯奈的音樂卡通電影"幻想曲"介紹8首古典音樂經典之作,就是拿巴哈的這首曲子打頭陣,這也是巴哈入門必備曲目,迪士尼的動畫大師捨棄以故事表現音樂的方式,直接以一個單純畫面呈現這首動人的大師級作品,嘗識探索巴哈音樂中可能具有的"視覺"特質。你覺得四百年前的巴哈要搭配那種的色彩圖象?華格狄斯奈選擇抽象圖形的運動、色彩的變化來再造巴哈。
為什麼現代幾何圖形會在四百年前的巴洛克音樂雀屏中選呢?可能是巴洛克音樂和幾何圖形都具有純粹性。因為純粹,所以可以互相包容。
現代感十足的古典音樂作品。這首被視為巴哈傳世之作之一的作品其實是巴哈青年時期的風琴作品,熱情洋溢,自由奔放,跟他中晚年後肖相上的端莊形像截然不同。由於氣勢滂薄,而兼具抒情之美,與其稱之為經典之作,不如說是充滿魅力之作。
"Toccata" 中譯為「觸技曲」,作曲家用以展現琴技的曲式。巴哈在這首觸技曲中,匠心別具結合了「賦格」 (Fugue) 技巧,結構縝密,令人讚嘆。
此曲寫作於1709年前後,是五首同形式曲子中最有名的一首,被改編成鋼琴曲及管弦樂曲。這首觸技曲與賦格,觸技曲熱情、賦格優美,在管風琴的音色交織下,形成強烈的對比。
曲子一開始的觸技曲,像是手指練習的雙手齊奏。緩慢的醞藏著神聖的契機。特別是每一拍音符、休止符刻意的延長,令人屏息。延長讓管風琴特有的音質達到了解脫,這種"放大"的效果,充滿了激情,增加了音樂的張力。在激昂的主題過後,進入了最急板( Prestissimo ) ( 譜例 2) 。16分音符組成的三連音,像是滾雪球般的向前推進,此時休止符又來湊熱鬧,每一延長,暗示著更大能量的來臨,雪球越滾越大,終於以最絢麗的裝飾奏來結束高潮。
接著進來的是優雅的賦格主題 ,由單聲部、二聲部慢慢累積到豐富和聲效果的三聲部,音色質感逐漸增厚,表現出巴哈和聲的層次感。觸技曲的主題重新加入了行列,速度經由慢、快、慢的轉折後,在甚慢板中悠然停止。
歐洲復調音樂的歷史與管風琴音樂緊密相關,管風琴伴奏下的教堂聲樂,採用復調音樂形式,因而管風琴音樂最早採用合唱多聲部原則。巴赫是最傑出管風琴家,管風琴音樂創作是他全部藝術成果的基礎和核心,著名作品有《 d 小調觸技曲與賦格》等。韓德爾、孟德爾遜、李斯特、維多爾等都寫過著名管風琴作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